
教研活动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以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种实践性、反思性研究活动。
一、 教研活动的意义
教研活动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教师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教研活动可以使教师互相借鉴、交流、促进,可以推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开展教研活动的目的
1. 通过教研活动为教师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研讨、共享的平台。以促进教师内涵发展,提高职业道德,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育科研能力。
2.帮助教师解决课堂教学中共性较大的问题和前瞻性问题。建立教师之间合作交流,民主开放,高效改革的教学研究长效机制。
3.创设一种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帮助、切磋、交流的文化氛围。使教研室成为学习、成长、发展的共同体。
4.促进教师对优质教学资源的运用,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探求有效的教学方法,全方位提升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终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 教研活动的内容
1.理论学习
学习教育理论,提高理论素养。更新教育理念,从理论层面上指导教学,揭示教学规律,使教学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2.集体备课
共同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探讨重点难点, 选择教学方法,提出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环节,安排课堂互动。
3.研修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以纲要的形式确定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的指导性文件。课程组的每位教师通过研修教学大纲了解课程学科体系、课程结构,实践要求,统一教学目标(学生学习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了解教学内容、把握重点、难点,协调教学进程,确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在教学的各方面形成共识。
4.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
把教学中的疑问和困惑归纳、筛选,确定专题、交流讨论、开展研究,形成报告或论文。教研科研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5.主题教研
是针对教学突出的问题开设主题研讨会,着眼点放在理论于实践结合上。是广泛研讨基础上的深度推进。
6.课例研究
以公开教学(示范课、公开课)为载体,以某节课展示的形式开展教学研究。
7.教学反思
反思是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过程。
8.总结提炼,切磋交流 。切磋有感悟,提炼促升华 。
四、教研活动的形式
可采取目标教学研究、分层教学研究、说课、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评课、集体备课、主题教研、研讨试教研等多种形式。
五、教研活动的组织安排
1.各院部有分管领导负责每学期教研工作的规划、部署。
2.教研室主任是学科教研的带头人,在教研活动中起到指导和引领作用,承担提升教学研修水平,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任务。
3.教研室主任负责制订教研活动计划并组织教研活动。
4.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应发挥辐射带头作用。
六、教研活动的要求
1.每学期初各教研室制订教研活动计划,教研活动计划应在开学第一周完成。
2. 以教研室为单位,立足学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具体问题为对象,每学期开展5-8次教研活动,活动形式可灵活多样,内容要针对教学实际问题。
3.每次活动应有主题和完整的内容记录,每次教研活动应形成研究资料。每学期应有教研活动总结。
4.资料收交
1)教研活动计划开学第一周交,学院、教研室各留一份,电子版交教务处备案、备查。
2)教研活动记录和教研活动总结于每学期第18周交所属院部存档,电子版交教务处备案、备查。
3)教研室成员基本请况表开学第一周交。
教研室应使教研活动切实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提升教师团队自身素质服务,使教学工作和谐而充满生机。
教师应学会通过教研活动来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重塑自己的职业形象,形成一种新的研究式工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