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案是教师以章节或课时为单位编写的教学实施方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
一、教案的作用
1.有计划的安排教学活动。教学工作应有高度的计划性,只有按照计划进行,才能克服教学工作中的盲目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无计划或无教案教学,教学过程中必然目标模糊、心中无数、要求不当、随心所欲,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反映教师上课的总体设计和思路。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成果体现,是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可以反映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总体设计和思路,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教学态度认真与否的重要尺度。
3.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过程。教师编写教案是一个研究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及教学方法等因素的综合过程。是把教与学的原理用于策划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的系统过程。是教学实践的总结升华过程。
4、是教学检查和评价的重要依据。教案则可作为检查和评价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业务水平的高低及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等方面的依据。
二、教案的编写
(一)编写教案前的准备工作
1.学习人才培养方案
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本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课程目标。
2.专研教学大纲、教材
要掌握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教材的基本思想。要完成每次课的教学任务,必须以教学大纲为准绳、以教科书为依据,明确每次课的重点、难点,以期教学时有据可依,得心应手,确保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3. 确定教学目的
每门课程都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而教学目的是通过每次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来实现的。教学目的一般应包括知识、技能和素质三方面。课时教学目的要订得具体、明确、便于执行和检查,制定教学目的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素质、教学手段等实际情况,考虑其可实施性。
4.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所谓重点,是指关键性的知识,突破了重点,其它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所谓难点是相对的,是指学生容易误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难点。明确每次课的内容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对把握本次课教学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5.选择教法
根据教学原则和教学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教学条件来考虑教法,初步构思整个教学过程。在选择教法上,必须充分重视和考虑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了解学生。教师若想教学有效,亦需要了解、掌握学生,即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出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以求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6.设计教学时间
授课的内容如何展开;强调哪些重点内容;如何讲解难点;最后的巩固小结应如何进行等程序及其各部分所用的时间问题,都应在编写教案前给予充分的考虑。
7.设计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编写教案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教案的一般内容和要求
1.教案内容
教案的内容详略不一,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写简案,新教师要写详案。一般说来,教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题目;(2)教学目的;(3)课时分配;(4)授课类型;(5)教学重点及难点;(6)教学手段、教具;(7)教学方法;(8)教学过程;(9)板书的设计;(10)归纳总结;(11)课后作业。
2.教案主要内容的阐述
(1)教学目的:所谓教学目的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的,才能使“教”有的放矢,使“学”有目标可循。教学目的在教案中要明确、具体、简练。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整个教学的关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重点突出,难点明确,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总体思路,便于学生掌握知识点。
(3)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每次课的教学方法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师的教学艺术如何,很重要的是看其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巧妙得当。教学过程也称教学步骤,即用于指导和规范教师课堂活动的步骤。只有安排好教学过程,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圆满地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
(4)教学内容的引入。教学内容的引入就是上课的导语。教师应该根据确定的教学目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心理,精心设计上课的导语,巧妙地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中。
(5)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因为备课的其他环节都是为它服务的。写教案时,必须将教学内容分步骤分层次地写清楚,必要时还应在每一部分内容后注明所需的时间。这样,可以使所讲授的内容按预计时间稳步进行,不至于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局面。
(6)课后记载。总结和反思教学方案设计思路,实施效果。
3.编写教案的一般要求
(1)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将所学内容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因而编写教案并不是知识的罗列,而是设计好教法与学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特别是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师生共同置身于情境之中。(2)要求教书育人相结合
教案不能仅重视传授知识和技能、技巧,还要开发和提高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要求环节完整、结构合理、思路清晰、繁简得当、时间分配科学,使教案能对课堂教学活动真正起到指导作用。
(三)编写教案注意问题
1.填写要齐全、教学环节要完备。教案项目包括题目、教具、教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任课专业班级、授课时间等,一般都有固定表格,填写要规范,如有变动必须注明。教学环节完备,教学过程才能完整。
2.重点、难点要突出。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不能仅停留在表格中,必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予以体现,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紧紧围绕这一课的重点、难点和目标展开,对重点给与重视,对难点要分析明白。
3.教学材料处理要灵活。教案不能写成教材的缩写,不能写成教材的提纲,也不能完全脱离教材自搞一套。因为教材是死的,教学是鲜活的;教材只是提供了教学参考材料,不能代替全部教学,更不能代替教师备课。所以教案中对教学材料的处理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形成有机整体,一要完整,二要逻辑严密,三要通过创新形成特色。
4.案例教学材料要 “新鲜”。应该用最新鲜的材料去充实教学内容,用最新、最能说明问题的案例去阐述理论,才能提高教学水平。
5.板书设计要力求创新。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极富个性特点的创造性劳动,其个性特征最突出地体现在每次课的板书设计中。所以教师备课时要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为每一次课设计出具有特点的板书方案。
6. 上课前两周完成。写好教案,为上好课做充分准备。
7. 教案要不断充实完善。教案撰写不是一次性劳动,初稿完成后,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
8.电子课件。电子课件是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的一个工具条件,它直观、容量大,许多用讲授法难于实现的教学目标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手段的展示、演示、模拟得以实现,还可以节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些板书时间,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案使用要求
1、教师授课时必须随身携带教案。
2、教师在该门课程授课前要将教案交教研室主任检查。教研室主任要认真审阅教案,提出指导意见。教案检查合格后,教师可以授课;不合格教案必须重新修改,经认定合格后,教师方可授课。无教案者不准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