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动态

软件学院学生第二支部党小组学习党课

:党建动态 :2022-04-22 11:22:00

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切实发挥好党员领导干部的引领表率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在支部书记吴昊书记、宣传委员魏福志老师、组织委员梁爽老师、纪检委员于美迪老师的号召和组织下,支部全体党员都以积极的态度,诚恳的心态学习了由中央党校开展的由王毅教授讲授的党史公开课第二讲:民族复兴的呼唤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本讲讲授的内容是民族复兴的呼唤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指出,历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本讲王毅教授主要讲授三个有关中国共产党内容。

第一、中国共产党创立的背景

一是农民运动带头人洪秀全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告终。

二是地主阶级代表曾国藩、李鸿章等因“技不如人”发起的“洋务运动”。当时地主阶级的开明人士,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新式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校。甲午战争战败,这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败。

三是封建社会改良派代表康有为、梁启超等因“法不如人”而发起的“戊戌变法”运动。康有为等改良派,倡导学习西方,遭到守旧派打压,康有为、梁启超逃亡,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戊戌变法”失败,“维新救国”梦碎。

四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因“制不如人”而发动的辛亥革命。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进步人士,以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由于辛亥革命不彻底,没完成“民主共和”的“救国救亡”使命。

五是知识分子先进代表陈独秀、李大钊等以旧中国“文不如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先进知识分子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造成落后挨打的根源。发起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局限于知识分子圈,对工农运动重视不够,思想觉醒难以直接促成社会变革,单纯的“文化救国”难以实现。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筹备与创立。

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走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21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个“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第三、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意义。

《决议》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产物。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对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重大意义,就能深刻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人民解放、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最后,王毅教授引用习总书记的话“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的再远、走的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而出发”。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认真学习党史,是适应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我们的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在深入,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一部党的历史,是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和各个时期广大党员改革创新党的建设的智慧结晶,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鸿篇巨著。

因此,我们要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善于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道路。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复兴。